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延续筑底行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39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商品房销售额78158亿元,下降3.2%。从单月销售情况来看,尽管8月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出现好转迹象,但仍处于近十年低位,市场弱势格局不改。
行业承压下,房企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生存压力。据中房网通过人民法院公告网,以“房地产”为关键词检索,并剔除了重复分发企业、及非房地产企业的名单统计后发现,截至8月31日,年内约有150家房企发布了相关破产文书。
破产房企以小微企业为主,浙江数量居首
中房网整理上述破产房企名单时发现,破产房企主要以小微房企为主,且更多的是位于三四线城市,经营及项目覆盖范围不大。
分省域来看,浙江以31家位列破产房企数量首位,占全部破产房企的20.67%。其次是广东,破产房企数量为20家,湖南、新疆和陕西分列第三到第五位,破产房企数量分别为16家、13家和9家,这5个省份的破产房企数量约占年内破产房企总量的60%。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过往两年的情况,今年年内破产房企数量有一定的减少,且近两年房企破产数量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据中房网此前统计,2022年同期和2021年同期,分别约有192家和250家房企申请破产。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经历了激烈的市场淘汰赛后,目前企业的淘汰速度略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从区域来看,除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外,今年湖南、新疆、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破产房企数量也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行业洗牌有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全国性蔓延的趋势。
大中型房企不断卷入流动性危机“漩涡”
小微房企面临破产危机的同时,今年部分大中型房企的日子也一样不好过。
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http://credit.fangchan.com/)统计,截止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3家房地产债券发行人确认境内信用债券实质违约或触发交叉条款(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债券24只,违约涉及债券余额169.38亿元。境外债方面,上半年共有1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现境外债实质性违约(不包括展期情形),涉及债券21只,涉及违约金额共计约21.12亿美元,涉及债务余额共计72亿美元。
而进入下半年,更是不断有规模房企卷入流动性危机“漩涡”。
7月25日,远洋集团公告称,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几近枯竭,公司债券按期足额兑付存在较大困难,其中,8月2日到期的一只债券兑付计划延期一年。
7月26日,隆基泰和发布公开信称公司出现流动性危机,并已向法院申请重整。
8月8日,碧桂园表示,未能如约支付两笔美元债利息。虽然其在9月5日成功在宽限期内完成了支付,但是也反映出企业流动性压力加大。
8月14日,远洋集团公告称,旗下将于2024年到期的美元债券未能在8月13日宽限期结束前支付利息2094万美元,导致发生违约。
8月23日,广州方圆地产表示,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截至公告日,未能支付境外债券本金3.4亿美元,累计未付利息6936万美元(即2022年7月27日、2023年1月27日、2023年7月27日三期应付利息)。
事实上,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偿债潮到来,加之预售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大,企业流动性普遍受到影响,不少房企陆续爆出债务违约事件。随着市场不断承压,爆发危机的房企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渐蔓延至行业头部房企。
另据克而瑞数据,2021年至2023年7月末,TOP200房企中共有38家房企出现债务违约,这一比例已接近两成。
可见无论大中小微房企,行业洗牌与风险出清,正是当下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现状。
不过,尽管房企的日子不好过,但今年下半年以来,行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尤其是进入8月份,政策出台次数创下了年内新高。据中房研协监测,8月份地方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71条,其中,宽松性政策61条,政策占比超过85%,政策内容涉及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公积金住房贷款支持、发放购房财税补贴、推行房票安置、优化房企预售监管、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等。
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市场调整机制将逐步发挥作用,行业信心有望逐步修复,房企风险也有望逐步得到化解。